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楼市独家sh 2018-05-31 10:19:53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海,宽广博大的胸怀,开放包容的象征。面朝大海,踏浪而行,会遇见怎样的风景? 这个初夏,地处江浙沪两省一市交汇处的嘉善,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勾画出小城“接轨上海开放发展”的美好未来。 城南,一个规划建设面积约42平方公里的科技新城始见雏形,将要整合区域内各大创新平台,积极引育上海高新技术

海,宽广博大的胸怀,开放包容的象征。面朝大海,踏浪而行,会遇见怎样的风景?

  这个初夏,地处江浙沪两省一市交汇处的嘉善,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勾画出小城“接轨上海开放发展”的美好未来。

   城南,一个规划建设面积约42平方公里的科技新城始见雏形,将要整合区域内各大创新平台,积极引育上海高新技术企业及高端人才;城东,总面积约4100 亩的上海之窗·枫南小镇已经完成规划,旨在打造产城融合、接连沪嘉的幸福小镇;城中,规划省道丁凝公路、姚杨公路省界段陆续开工,嘉善与沪苏等地间的一条 条“断头路”将被打通……

  “我们不靠海,但要依托上海这片较大的‘海’扬帆远航。”嘉善人如是说。作为浙江接轨上海的“排名前列站”和“桥头堡”,嘉善近3年来与上海签订的科技合作项目达到200多个,与美国、日本等100多个国家开展经贸往来,全县进出口总值累计超过200亿美元。

  向着大海的方向,一条“小县大开放”的发展之路,已经蔚然铺展。

  一条越走越宽的开放之路

  嘉善到上海,全程约80公里。对于嘉善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姚斌来说,这是一条再熟悉不过的出行线路。

  今年50岁的姚斌,从2003年到开发区工作至今,已记不清在两地间往返过多少次,也亲历了这一路正在发生的巨变——

  同城效应日渐明显。10多年前,绿皮火车坐一趟要花上1个多小时。2010年10月,沪杭城际高铁通车,嘉善到上海仅需23分钟。全面接轨上海省际交通互联互通工程稳步推进。

  招商引资逐年递增。嘉善成功抓住沪杭高铁开通、上海世博会举行等契机,吸引世界目光,一直在浙江省利用外资“十强县”的榜单上有一席之地。

  综合实力显著提升。2017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21亿元,位居全国县域前列,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至1.69∶1。

  一个全域面积506平方公里、户籍人口仅38万的浙北小县,靠什么实现惊艳蜕变?嘉善的答案是:以“八八战略”为指引,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借船出海天更阔。 

  这是一个审时度势的战略抉择。

  早年的嘉善,块状经济风生水起,却也面临产业层次不高、资源要素短缺等困境。依托上海这个大平台,引进高精尖的国内外优质产业,淘汰落后产能,成为嘉善转型升级的当务之急。

 直到现在,姚斌还清楚记得,率先转型的正是工业经济。15年来,他们一次次地前往上海招商引资,吸引了一批世界500强、国际“隐形冠军”企业和总投资超亿美元项目在开发区落户,形成了高质量外资集聚效应。

  前不久,姚斌的团队又从上海引进一家科技企业,投产后产值可达百亿元。虽然前后花了六七年时间,但姚斌觉得值得。他说:“现在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的路越走越宽了!”

  这更是一条久久为功的开放之路。

   嘉善医保卡可在上海定点医院使用,嘉善公交卡可以用来乘坐上海地铁,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嘉善实验学校将于今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上海中山医院、仁济医院、 上海新华医院等与嘉善的县级医院建立起长期合作关系……引自上海的各类文教卫资源,让嘉善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高质量的教育及医疗服务。

  上海人餐桌上摆起了嘉善的蔬菜、禽蛋等绿色农产品,嘉善西塘古镇、碧云花海、歌斐颂巧克力小镇、云澜湾温泉成了上海居民节假日出行乃至婚纱摄影的优选地之一……嘉善已成为备受上海人青睐的“后花园”和“菜篮子”。

  甚至,两地的电话号码都共用021区号,公交专线互通,文化走亲、党员活动等往来频繁。

  一个个细节让我们看到,一体化进程已渗入百姓的日常生活,两地居民共享发展红利,在相依相融中收获着属于自己的美好生活。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进入新时代的嘉善,向海而行,砥砺再出发!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