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人心中的“朱砂痣”,子城遗址公园带你读懂嘉兴城市变迁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原标题:嘉兴人心中的“朱砂痣”,子城遗址公园带你读懂嘉兴城市变迁
一座子城,演绎出一部嘉兴城市的发展史。这颗嘉兴人心中抹不去的“朱砂痣”,既是嘉兴历史发展的“活字典”,也是嘉兴的根脉所在。秋日的阳光灿烂而热烈,子城静谧矗立,在近两千年的岁月冲刷下,坐看时代变迁,社会发展。相对于以往的安静,如今的子城,多了许多活力和生气。
从2015年子城遗址正式进行考古发掘,2017年12月子城遗址公园改造项目启动;到今年6月子城谯楼、城墙修缮工程竣工预验收,子城遗址公园建设全面铺开;再到日前子城广场片区百福弄地块和城门东南角地块两大地块启动征收程序……子城片区正一步步地经历着它的蜕变。
修缮子城
感受嘉兴历史变迁
步入嘉兴子城,只见府南街尽头的子城谯楼已是修葺一新,沿着石阶拾级而上,历经风雨的谯楼石墙飞檐挺立,青砖铺地,十分古朴恬静。
据了解,子城遗址公园作为嘉兴“城市客厅”和“城市之眼”的一期项目,于去年12月正式启动。子城现存谯楼、城墙建于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是浙江省现存城墙上少有的古城楼。根据子城遗址公园规划设计,谯楼和城墙作为一期工程先行进行修缮。而就在今年月,子城谯楼、城墙修缮工程已经完成了竣工预验收。
“从前期勘查中发现,谯楼的整体大木构架保留比较完整,但是屋面因为时间久远,渗水严重,所以导致屋面基层腐烂严重。在修缮过程中,要保持谯楼主体结构木质结构不变,我们只是把一些腐烂失修的木料进行了替换翻新,同时做了防腐、防火、防蚁处理。”子城项目现场负责人杨炯告诉记者,更换的部分包括屋顶上的檐椽、立脚飞檐等,主体部分的横梁也进行了加固建设,原来谯楼上的水泥地面也换成了青砖地面,谯楼处的一块石碑要求施工单位用玻璃罩保护起来。
在子城内,发掘过的甬道横七竖八,仿佛在排兵布阵。从2015年正式进行考古发掘至今,已揭露的主要遗迹遗址包括谯楼及两侧城墙、南城墙及晚清民国道路遗迹、西城墙及北城墙遗址、明清甬道、仪门遗址、戒石坊及大堂遗址、二堂遗址、绥靖司令部四幢营房。在这块具有嘉兴记忆的土地上,你能感受到历史的变迁、岁月的流逝。
“子城遗址公园改造项目还涉及仪门、大堂遗址的保护和展示,部分城墙的复建,营房的修缮,子城遗址博物馆的建造等等。”据杨炯介绍,目前子城遗址公园二期工程已在逐步展开,一二三四号四座营房的文保修缮工作已经启动。“这四座营房是民国时期的兵营,这些营房屋面构架整体保存完好,但前面有较多后期人为改动,后期改装的吊顶、门、窗、瓷砖等构件形式突兀,与建筑很不协调。我们要做的就是根据现存样式、民国风貌修缮墙面、门、窗等。”
其实,在子城范围内除了目前已发掘的遗迹外,根据相关历史资料及己有考古发掘情况推测,仍存在有大量未发掘的历史遗址。“紧接着,子城遗址公园中轴线区域遗址坑的回填保护工作和遗址范围内七大区域的考古挖掘工作等也将有序开展。”这七大区域分别是北城墙、西城墙入口处、西南城墙、大堂、仪门及甬道、东南城墙、府门前区域。杨炯表示:“相关工作我们正在跟市文化局、市文保所积极洽谈中,预计在10月31日前能完成这七大区域的考古挖掘。”
古今对话
体会城市发展脉络
嘉兴自唐代建罗城后,使嘉兴子城从“城”的角色转换为子城。之后,子城建筑虽屡废屡建,但位置无太大变化,是嘉兴城市历史最重要的实物见证之一。认识子城、展示子城、读懂子城,是嘉兴人共同的愿景。
嘉兴子城遗址的保护展示以“城市客厅”与“城市之眼”为总体定位,并建成集“中心生态公园、人文传承体验、精品商业休闲”为一体的嘉兴城市核心和城市新地标。通过遗址挖掘和保护性开发,结合智慧旅游、智慧休闲等手段,嘉兴子城遗址公园将营造出一幅由休闲的市民生活、活跃的文化交流、美丽的遗产公园和优雅的嘉兴历史所构成的城市图景,展示出嘉兴悠久的文化底蕴。而根据子城遗址价值分析和现状评估,将“延续子城历史格局、展示子城历史演变”作为子城遗址公园利用的总体策略。按照设计定位,子城遗址公园将被打造成为“千年嘉兴城的朱砂痣、民众共享的城市客厅、运河文化带的金盘扣”。
嘉城集团总师室主任方海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嘉兴子城遗址公园的改造建设,能较好实现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嘉兴子城文物本体的保护与展示。根据考古发掘,嘉兴子城长期作为嘉兴城市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存留上至战国、下至民国的大量遗存叠加及古代、近代建筑遗存,是国内罕见的、保存完好的、演变脉络清晰的州府子城衙署遗址,是嘉兴城市发展和演进的缩影。在这里,市民和游客能亲身体验“古与今的对话”,体会嘉兴古城千年繁华和社会经济变迁的脉络。“另外,嘉兴子城遗址公园的建设还将带动名城古镇的文化发展和功能提升,丰富名城古镇文化展示点,更能成为嘉兴名城旅游的重要窗口,成为串联名城、古镇、历史街区游览的有机组成部分和发展龙头。”
文物保护与修缮是整个子城遗址公园改造项目施工的难点和重点。整个改造修缮过程须遵循文物修缮原则,尽量恢复到原有面貌。在此过程中,也不乏一些颇有难度的工程。工程施工单位的相关负责人羊晨杰给记者举了几个例子:“位于中轴线上的大堂作为子城遗址公园的标志性建筑,将采用全铜的结构对其遗址进行可逆性的保护。部分城墙的复建需要在原有的基础上通过传统工艺手法用石块和砖块垒砌起来。在对仪门的修缮过程中,将用到一些铜雕、全铜景观灯等构件,这也算是现今比较少见的工艺了。”
根据规划
这样打造城市客厅
根据《嘉兴子城考古遗址公园总体规划》(以下简称《总体规划》)和《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嘉兴子城遗址保护规划》,整个子城遗址公园占地85亩,范围的四至边界为北至中山东路的现状道路南缘,西至紫阳街现状道路西缘,南至府前街现状道路南缘线,东至嘉兴商城西边缘。《总体规划》中将规划期分为了近期与中远期,近期为2017-2020年,中远期为2021-2030年。杨炯告诉记者,子城遗址公园项目工期为18个月,展陈与装修计划工期为6个月,计划在2019年12月底完工。
《总体规划》中明确了子城遗址公园的规划定位,拟建成以嘉兴子城遗址为核心,以城市变迁空间叠加为内涵,集子城中轴保护展示、衙署文化展示、地面文物遗存展示、子城传统景观展示为一体,具有遗址保护、科学研究、教育展示、文化传承、艺术创意、旅游休憩等多种功能,以展示和体验子城发展变迁、衙署文化、人居与城市和谐发展关系的考古遗址公园。该项目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子城遗址保护与展示、文物建筑修缮、保留建筑改造、景观设计、对紫阳街和府前街道路改造。
未来,子城遗址公园将形成 “五区、一轴、一带、十节点”的展示结构框架。五区分别为遗址展示区、考古预留区、文化展示体验区、市民休闲区、游客服务区。其中,以遗址展示区为子城遗址公园的核心内容,强调通过市民休闲区与周边地块的市民活动形成紧密关联,文化展示体验区与西侧天主教堂地块的文化资源联动,游客服务区与府南街交通转换及餐饮服务设施的联系等。
一轴为子城遗址展示中轴线。以现状中轴线考古发掘成果为展示内容,通过南北序列形式串联谯楼、甬道、仪门、大堂便厅等遗址,形成子城遗址的展示中轴线。
一带为城墙遗址展示带。以考古发掘的子城城墙遗址为基础,形成子城城墙遗址展示带,对未发掘出来的城墙遗址段,待发掘确定后再做展示。
十节点包括了游客集散中心、谯楼、甬道遗址展示、仪门遗址展示、大堂遗址展示、便厅遗址展示、地下文化体验馆、城墙遗址展示馆、子城遗址博物馆、公众考古体验点等十处展示体验节点。
“在保护遗址的同时,较大程度地让市民了解子城历史,打造一个市民共享的城市客厅。”杨炯表示,在不远的将来,子城遗址公园将以共享的姿态,向市民免费开放。
来源:禾点点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